关注:广东电网37项重点任务全面加快现代化电网进程

来源:南方电网报 | 2022-09-21 17:42:13 |

9月5日,闽粤联网工程交流站系统(广东侧)及500千伏配套接入工程顺利送电,为整体工程最终投运奠定坚实基础。工程建成后将推进两省电力余缺互济,福建富余电力可送至广东,缓解广东的季节性供电紧张状况,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福建清洁能源资源储量优势,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发展。


(相关资料图)

经济社会发展,电网建设先行。“十四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深入贯彻国家和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围绕支持绿色低碳的清洁发电等九大领域实施37项重点任务,全面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进程,全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广东和港澳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打造坚强电网

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已于7月29日实现全线贯通的闽粤联网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投运。目前,闽粤联网工程交流站系统(广东侧)及500千伏配套接入工程顺利送电,标志着由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合作的首个省级电网间互联工程实现交流电“手牵手”,离整体工程最终投运更近一步。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通过闽粤联网,两地季节性送电电力可达50万千瓦至16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一座大型火电厂的建设。此外,闽粤联网工程还可以增加两省电网的抗风险能力,将有效提高闽粤两地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紧急支援能力,加快事故后恢复速度。

广东各地电网建设进入“加速”模式。今年以来,广东电网公司已按期投产了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外环中段等6项广东目标网架工程,目前,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广东目标网架第二阶段工程建设。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广东规划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7座(含4座开关站)、220千伏变电站149座。广东电网公司将通过优化主网、做强配网、提升农网,不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东西两翼地区向珠三角跨区送电通道建设,全面提高电网各领域智能化水平,有力支撑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至2023年,广东电网全域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至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具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2030年,广东电网全域力争全面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

今年上半年,500千伏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二期)接入系统工程、500千伏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接入系统工程先后顺利投产,据悉,两项目均属于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两项送出工程与电源的同期投产,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2022年度海上风电送出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十四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建设,推动提高新能源并网机组涉网性能。加快推动“新电气化”,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倡导能源消费新模式,大力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努力降低电网损耗。

“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目前,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分层分级加快29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广东电网公司按照“点面结合、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按“省级示范+市级示范+县区级示范+园区级镇村级示范”的模式开展示范,到2025年,初步具备“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字赋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

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体验中心,竖立着一块体现东莞全市用电数据的显示屏。通过后台查询,各产业的用电量、各镇街用电数据,甚至具体到每家企业的数据,都能显示在这块屏幕上。

电力数据是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东电网公司开发电力大数据应用,直观穿透行业日用电量数据,准确掌握产业结构与变化趋势,科学分析行业聚焦的区域特点,研判企业生产电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积极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全面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加快电网数字化建设、数字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服务推动能源生态和产业发展、构建安全运行体系等举措,促进电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中国”赋能。

广东电网公司将通过数字电网建设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十四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通过开展数字孪生电网建设,支撑“惠州市+汕尾市”整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阳江市全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广州南沙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东莞松山湖低碳园区示范、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碳中和”示范建设,实现传统电网的赋能升级,助力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许浩然 欧阳逸雪 刘博文 薛爱菱 孔德淇 陈海东)